僅次于春節,清明節是蘋果消費第二大提振節日。隨著假期臨近,首衡高碑店市場的蘋果銷量已經開始抬頭。
“現在賣得最好的是山東棲霞蘋果和洛川蘋果,小果大約3.5元,80果到85果是4塊,85果以上的能賣到四塊五、六。”經營蘋果生意十余年的福萍商貿負責人雷萍表示,這個價格相較往年還是有一定上浮,主要原因還是庫存量比較少。
從歷年剩余庫存量及出庫率來看,截至2025年3月20日,全國冷庫蘋果庫存量為443.86萬噸,庫存比例約為33.60%,處于2018年以來的次低水平(僅高于2018年同期),隨著產區價格持續走高,銷區價格逐步上調,市場上對即將到來的清明節備貨情況持樂觀態度。
提到庫存量低的原因,雷萍認為,雖然去年西部豐收,但是山東、河南等蘋果主產區的減產,讓庫存量有所下降。當然近一兩年由于蘋果出口量在持續攀升,也消耗了一部分國內庫存,間接給國內蘋果價格帶來一定壓力。據了解,今年冷庫庫存蘋果分選后出成率比去年高兩成,而且訂單也比較多。
今年2月,南方柑橘類產區降雨較多,對這類水果質量造成一定影響。現如今像砂糖桔已經進入銷售尾聲,沃柑價格低迷,耙耙柑量少,本來這對于大眾水果——蘋果而言是利好消息,但雷萍并沒有那么樂觀。她說,現在普通大眾反而因為這些水果價格偏低,更容易購買,蘋果因為價格偏高,并沒有如大家分析的帶來銷量的顯著提升。“現在我的檔口每天出貨量大概在10-20噸左右,和往年基本上差不太多。”
不過市場上對于蘋果近期銷量略顯樂觀,除了南方天氣原因外,產區多數庫存蘋果貨源集中在客商手中,或有望占據地利優勢,同時近期市場需求量增加也帶來人和優勢。但是這波利好或并不會持續太久,對于蘋果價格,雷萍認為,在清明節后或將有所下調。
在中國,蘋果產量及消費規模均位居世界榜首,截至2024年全國蘋果種植面積超過2900萬畝,預計產量將突破4500萬噸,得益于現代化的冷庫管理,這些蘋果能夠得以長期儲存,并持續銷售至第二年9月,為消費者提供持久而新鮮的蘋果供應。
接下來,首衡高碑店市場也將陸續迎來洛川等各地蘋果產品推介,為正在上升的蘋果銷量添上“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