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同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的就業目標,體現了更大力度穩定和擴大就業的要求。
今年春節假期結束后,首衡市場迅速進入復工復產狀態,市場商戶有序恢復營業,物流運輸暢通,市場工人流動有序,就業市場開局良好。在不斷擴大的消費數據中,越來越多的就業者參與到首衡市場的各個鏈條環節中,推動了創業帶動了就業,確保了產業集群的就業穩定。
產業鏈延伸到哪里
民生福祉就生長到哪里
水果經銷商“小寶哥”是首衡市場的網紅商戶,平時喜歡拍攝一些與水果相關的視頻。
3月10日,他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個在云南拍攝的視頻。視頻中,他動作麻利地穿上藍色運動衣,開啟了每日的戶外跑步運動,并配文字“每天早上6點半準時打卡,圍著我的300畝藍莓基地跑一圈。”
在很多人的眼中,小寶哥是經營榴蓮、山竹、菠蘿蜜等進口水果的商戶,其實不光如此,他在國內也有種植基地,也做國產水果的生意。
2025年2月,首衡農副集團副總裁楊建飛帶領著市場果品經銷商團隊赴云南開展產地對接專項行動,與當地種植加工企業建立深度合作。在這場意義深遠的產地對接活動中,“小寶哥”身處其中,并已付諸實踐。
隨著國內生產基地的建設,首衡市場的產業鏈也隨之進行了延伸。近年來,依托流通優勢,首衡攜手各方為全國名優特產搭建產銷對接平臺,在上游種植基地,與全國400萬畝種植基地實現深度對接,幫助數千個果蔬品牌實現銷量大幅提升,帶動了當地的大量就業。
據統計,首衡集團在產業集群、入駐商戶、配套基礎設施,物流運輸等舉措中,直接和間接帶動就業人口超過40萬。其中,僅首衡高碑店市場就直接帶動就業人口近10萬人,直接增加周邊鄉鎮居民年收入8-10萬元。
線上直播強磁場
催生就業新生態?
在首衡高碑店市場,產業集群不僅拉動了農產品流通,更催生出多層次就業生態。
37歲的香蕉商戶王珊珊是轉型浪潮中的典型樣本。她是首衡高碑店市場的一位水果攤主,主要經營香蕉、荔枝、葡萄等品類。去年年初,賣水果十余年的她,決定做線上直播,拓展新的銷售渠道。
面對傳統檔口日均千人的客流天花板,她剛試水直播卻屢屢碰壁:直播間因“絕對化用語”遭平臺警告,雜亂貨堆勸退觀眾,首月場均觀看量不足40人?。
隨著直播的持續開展,她在線上介紹商品也越來越順,人氣也漸漸旺起來。
與此同時,市場商戶“學電商,做直播”的氛圍越發濃厚了。2023年4月,首衡京津冀電商培訓工程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培訓活動已經連續舉辦11期,線下畢業學員2000余名。這場電商轉型,讓上萬從業者踏上數字化賽道,市場新增2400余家電商主體?。
讓“首衡模式”成為穩就業的“加速器”
從事草莓經銷生意的楊永盛曾算過一筆賬:現在出貨高峰期,他一天能在首衡高碑店市場賣出100多噸草莓,按照每個人半斤的消費量來算,這些草莓可以滿足40萬人同時吃。而這40萬人的背后,又有多少從業者在為他們服務?
一條草莓產業鏈,可窺見市場對就業的輻射力。
首衡市場特意開辟的助農專區,可以讓附近農民把少量自產的農產品、農副產品運到這里銷售,市場免收攤位租賃費,目的就是惠農。僅在首衡高碑店市場,每天進場80-100戶農戶,這里每天會有100多噸新采摘的蔬菜,從農戶的田間走向市民餐桌。這既為市民另外開辟了一個購買放心、安全農產品的渠道,也幫助農民拓寬了銷售渠道、增加了收入和就業。
這里不僅是農產品流通的樞紐,也是加強靈活就業和增加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重要支點。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市場,新一輪的裝卸作業悄然開始時——載著民生溫度與致富希望的巨輪,已揚帆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