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8點,蔬菜批發商戶趙瓊茹正指揮工人卸貨,她身后的冷庫里堆滿了從南方產區直采的紅皮蘿卜。為了差異化競爭,近年,她決定向產業鏈上游布局。四川獨特的氣候和地理條件,為蔬菜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趙姐在這里承包了上千畝種植基地,成立農業合作社,并陸續打造了一條產供銷一體化的“南菜北運”產業鏈,從四川到高碑店,再從高碑店輻射整個北方市場。
一大早,在首衡高碑店市場從事蔬菜批發生意的潘正霞在頻繁的通過手機微信給客戶發送訂單確認信息。目前,她的檔口經營面積擴大了一倍,她說,現在京津冀區域內的果蔬流通越來越活躍,雄安的城市發展和人口流入也非常快,未來蔬菜的需求一定會非常旺盛。 這樣的場景正是首衡高碑店市場落實“資金資源投資于人”政策的縮影。如今,首衡高碑店市場已成長為京津冀地區體量最大、品類齊全、功能全面的綜合性市場。在這里,每天有數萬噸農產品從世界各地運達,送上京津冀百姓的餐桌,托穩了京津冀“菜籃子”“果盤子”。?
?促就業增收:小微商戶的“致富密碼”
過去十年間,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動下,首衡高碑店市場從單一承接北京農批產業疏解的“中轉站”,成長為輻射13個省份的農產品流通樞紐?。這里不僅匯聚了7200余家北京外遷企業,更以完善的供應鏈、一小時直達京津的物流網絡?,吸引了北京生鮮電商創業者爭相涌入——他們或挖掘一手貨源,或深耕直播電商,在市場的支持下掀起“云端賣貨”熱潮?。 95后創業者王順順的轉型故事,便是這場浪潮的生動縮影。
?為何選擇高碑店?2018年,王順順與伙伴在北京創立生鮮電商工作室,主營金枕榴蓮、智利車厘子等高端水果。隨著訂單量激增,團隊面臨倉儲成本高、貨源不穩定等難題。2024年考察首衡高碑店市場時,王順順發現這里不僅聚集了400余種生鮮熱貨?,更配備萬噸級智能冷庫和保稅倉,進口水果通關周期比北京縮短3天。 入駐市場后,他的團隊與多個市場頭部經銷商達成合作,通過直采模式將采購成本大幅降低。此外,首衡集團與京東、順豐的戰略合作,則為團隊提供“24小時一件代發”服務,物流成本較北京下降了30%。王順順團隊通過“產地溯源直播”單場觀看量突破50萬,帶動日銷榴蓮超2000單。
據統計,首衡高碑店市場直接帶動就業人口近10萬人,直接增加周邊鄉鎮居民年收入8-10萬元,在鄉村振興、就業增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以前凌晨搶車位、排隊過磅是常態,現在手機就能預約。”蔬菜批發商老周展示著市場開發的智能進場小程序。 2024年,首衡高碑店市場正式上線了進出場智能結算系統,這一創新舉措不僅標志著市場運營管理向數字化轉型邁進的又一大步,更為市場商戶和貨車司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捷體驗。 該系統的上線,顯著提高了市場的進出場效率。據現場測算,車輛進出場平均通行時長已從原先的8分鐘縮短至3.5分鐘,效率提升高達56%。 這一顯著變化不僅大幅降低了市場的人力成本,更提升了用戶的整體體驗,贏得了商戶和貨車司機的一致好評。 這些實踐表明,供給端不斷“上新”,才能滿足不斷求新的消費需求。
在這里,每一顆蔬菜的流通、每一筆訂單的達成,都在詮釋“民生改善培育增長點”的深層邏輯。首衡高碑店市場用扎實的民生答卷證明,當“投資于人”的理念融入豐富的消費場景,“菜籃子”“果盤子”也能打造出高質量發展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