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返鄉人員是一支重要力量。近年來,不少返鄉青年順應趨勢,由外出務工轉為返鄉入鄉創新創業。據統計,2020年我國各類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人員達1010萬人。
然而,由于城市有較多的資源,多數青年依然選擇在城市就業創業,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仍需要更多鼓勵舉措。
一是以城鄉融合發展,為青年“返鄉”創造便捷生活條件
以“80后”“90后”為主體的鄉村青年,關注就業、教育和醫療等,會較多考慮農村生活條件能否滿足其在城市中已形成的生活模式。隨著鄉村在水利、電力、道路交通、互聯網等基礎設施方面與城市的差距逐步縮小,“留得住人”的鄉村生活應有所深化和拓展。進一步促進城鄉要素合理配置,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讓青年返鄉后,在日常生活、子女教育、衛生保健、公共服務等領域獲得相應的保障,有利于穩定青年扎根鄉村創新創業。
二是以統籌產業布局,為青年“返鄉”打造產業基礎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前提,也是地區、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整體布局明確,區域特色突出,產業定位合理,青年返鄉創新創業才可能做到目標清晰、判斷準確。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各地應為本地區制定科學合理的產業規劃,以農業合作社、土地流轉等組織制度為基礎,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培育產品產業優勢,在農產品加工業、工藝品產業、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農產品流通與電子商務、生產資料供應服務等方面尋求發展機遇。
三是以社會治理改善,為青年“返鄉”營造和諧社區氛圍
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現代化、法治化和智能化水平,運用基層黨建引領、基層協商民主、社會組織參與、鄉賢參事、村規民約、文化道德滋養等改善鄉村社會生態,運用法治來保障社會秩序,利用互聯網加強智慧黨建、智慧法庭、網上調解、網絡社會組織建設和管理,使各地鄉村成為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和諧社區。
四是以鄉村文化建設,為青年“返鄉”營造良好人文環境
鄉村文化建設,意味著對現代城市文明的吸收和接納,并以現代化的形式呈現和表達傳統,特別是涉及鄉村規劃設計、鄉村旅游、農產品品牌化等領域,聽取青年意見、吸收青年參與,為青年感受鄉風、建設鄉風、傳承鄉風創造條件,讓青年通過文化建設的感知和參與,浸潤地域文化和傳統文化的精華,理解自然與社會,指導自身行為,并通過文化建設,推動鄉村旅游、鄉村民居、鄉村生態等領域建設的價值提升,形成良好人文環境,真正實現鄉風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