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非常大度的电影原声,好男人社区www在线观看,欧美黑人又粗又大又硬免费视频,日本老妇人乱xxy

您當前位置:首頁>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 NEWS

集團動態媒體報道行業新聞政策解讀社會責任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55項!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發布2021年重點支農政策!

日期:2021.08.27    來源:河北省農業農村廳    瀏覽量:13848

近日,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發布了2021年重點支農政策,共涉及直接政策性補貼、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支持農業產業發展、農業資源保護及新能源利用、高標準農田建設等9大方面55項內容。

原文如下:

一、直接政策性補貼

1. 耕地地力保護補貼

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資金主要用于支持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對象原則上為擁有耕地承包權的種地農民。補貼依據根據農村稅費改革時核定的農業稅計稅土地面積扣除其中的按規定轉為非耕地的土地面積、退耕還林土地面積,再加上新增耕地的實際種植面積確定。補貼標準根據縣級收到的補貼資金總量和確定的補貼依據綜合測算確定。對已作為畜牧養殖場使用的耕地、林地、成片糧田轉為設施農業用地、非農業征(占)用耕地等已改變用途的耕地,以及長年拋荒地、占補平衡中“補”的面積和質量達不到耕種條件的耕地等不再給予補貼。補貼資金通過“一卡(折)通”等形式直接兌現到戶。各縣(市、區)繼續按照財政部、農業農村部要求,依據二輪承包耕地面積、計稅耕地面積、確權耕地面積或糧食種植面積等依據,并結合本地實際確定補貼對象、補貼方式、補貼標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

2.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補貼對象為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實施方式為自主購機、定額補貼、先購后補、縣級結算、直補到卡(戶),補貼額依據同檔產品上年市場銷售均價測算,一般機具測算比例不超過30%,中央財政資金單機補貼限額不超過5萬元。補貼范圍確定上,優先保障糧食和生豬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丘陵山區特色農業生產以及支持農業綠色發展和數字化發展所需機具的補貼需要。補貼受益信息和資金使用進度實時公開,可登錄我省農機購置補貼信息公開專欄查詢。各地農機購置補貼申請辦理服務系統和補貼申請手機APP實行常年開放,農民購機后可隨時申請補貼,也可去縣級農業農村部門現場錄入。補貼申請受理和資金兌付實行限時辦理,整個周期最長不超過35個工作日。

3. 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

繼續在全省所有農業縣(市、區、場)實施范圍內實施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加快老舊農機淘汰,促進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補貼對象為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包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業企業和其他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享受報廢補貼的機具為達到報廢條件的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機械,包括依法納入牌證管理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水稻插秧機、花生摘果機、飼料(草)粉碎機、鍘草機等。拖拉機的報廢補貼標準根據馬力段的不同從1000元到12000元不等,聯合收割機的報廢補貼標準根據喂入量(或收割行數)的不同從3000元到20000元不等。其他機械的報廢補貼范圍由各地結合實際確定,補貼標準按不超過同類機械購機補貼額的30%確定。

4. 農機安全監理免費政策

繼續實行農機監理免費政策,免征拖拉機號牌費(含號牌架、固定封裝置費用)、拖拉機行駛證費、拖拉機登記證費、拖拉機駕駛證費、拖拉機安全技術檢驗費等5項農機安全監理機構收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農機監理行政事業性收費僅保留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許可考試費(此收費對小微企業免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將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許可考試費免征范圍擴大到所有企業和個人。

5. 原農村農機員、農技員、獸醫養老補助

補助對象為全省62個貧困縣原鄉鎮(公社)農機員、農技員、基層獸醫,即戶籍仍然在河北省,曾經受聘在原鄉鎮(公社)農機站(農機管理站、拖拉機站)、農業技術推廣站、基層獸醫站,從事相關工作滿3年以上,離開崗位后未享受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待遇的人員。生活補貼標準為每個工齡每月20元,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最高不超過每月400元。因刑事犯罪或違反國家政策、規定被開除或辭退的人員不予補助。

二、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

6. 支持合作社發展

重點支持合作社發展節水農業和規范化提升,資金重點支持農民合作社采取的各種節水措施和擴大托管服務規模等關鍵環節。2021年省“十佳”合作社每個支持100萬元,列入省級規范化建設試點的農民合作社補助30萬元,其余農民合作社的扶持額度根據農民合作社實際生產經營情況來確定。

7. 支持家庭農場發展

重點扶持糧食類家庭農場推行節水技術、節水工藝、節水裝備和節水抗旱種植品種等節水措施。同時,扶持其他類家庭農場用于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推廣、綠色化生產和集約化經營、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等投入補貼。扶持對象為縣級(含縣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一般單個家庭農場補助額度為8-15萬元左右。資金實行縣級報賬制,家庭農場持有效的支出憑證及縣級家庭農場主管部門書面意見,向當地縣級財政部門申請撥付補助資金。支持規范土地流轉(土地流轉補貼最高不超過項目資金總額30%),同時支持為擴大生產經營貸款、抵御風險購買農業保險的貸款利息和保費補助等。

8. 支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

支持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組織對節水灌溉、深耕深松、種子包衣、秸稈還田離田、統防統治、倉儲烘干等環節,以及各地實際存在的關鍵薄弱環節開展托管服務,優先支持全產業鏈托管服務。對于當地市場機制運作已基本成熟、農戶已廣泛接受、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單一服務環節,原則上逐步退出財政補助范圍。支持對象是從事糧、棉、油等重要農產品生產或者發展區域特色農林產品的小農戶和規模經營主體,以支持小農戶為重點。根據項目縣農業生產和市場發展實際情況,確定不同的補助標準,原則上財政補助占服務價格的比例不超過30%,單季作物畝均各關鍵環節補助總量不超過100元。對開展全產業鏈托管服務的可在補助總量范圍內進行綜合費用補助。分別確定服務小農戶和規模經營主體的補助標準,服務規模經營主體的補助標準要低于服務小農戶。

9. 支持托管服務組織培育

補助對象是省級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組織培育示范縣(市、區),由縣結合自身實際,確定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組織進行扶持,突出對開展節水農業服務的托管組織的扶持。具體補助托管服務組織數量、補助額度由項目縣(市、區)根據當地托管服務組織的規模和帶動能力確定,每縣補助的托管服務組織數量不少于5個,單個服務組織補助不少于10萬元。項目資金用于對托管服務組織引進節水品種和節水設備、建造和維護節水設施等發展節水農業措施應補盡補;支持擴大托管服務規模,按新增托管服務費用進行補助;支持托管服務組織購置安裝作業定位、監控設備及管理軟件,開展技術培訓、農產品質量認證;支持托管服務組織購買生產性農業保險,對擴大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規模申請的銀行貸款進行貼息。

10. 奶牛家庭牧場升級改造

繼續支持奶牛家庭牧場升級改造,提升奶牛養殖設施裝備水平,提高奶牛單產、生鮮乳質量和養殖效益,培育適度規模奶牛養殖主體,提高奶牛家庭牧場養殖比重,加快確立奶農規模化養殖的基礎性地位。支持對象為在省內交奶,未享受20192020年度奶牛家庭牧場升級改造項目的存欄2100頭以下奶牛養殖場戶。每場補貼30萬元,資金重點支持開展良種奶牛引進、飼草料生產、養殖設備升級、配套糞污資源化利用及乳品加工和質量安全檢測設施完善等升級改造工程。


圖片來源:攝圖網

11. 支持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

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打造鏈條完整、分工協作、經營有序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揮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提高農業全產業鏈組織化程度,串聯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生產環節,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每縣安排100-200萬元,項目由示范聯合體所在縣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結合聯合體發展需要組織實施,每縣一般重點支持一個與縣域主導產業一致的省級示范聯合體。資金可以采用先建后補、貸款貼息等方式扶持,重點用于補鏈強鏈,支持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產加銷產業鏈內的薄弱環節、突出公益環節和帶農惠農作用,包括共用生產設施建設、全產業鏈技術研發、集成中試、加工設施建設以及技術裝備升級等,重點支持龍頭企業帶動下,農民合作社、農戶等可以有效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的環節。

12. 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

繼續實施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工程,聚焦鮮活農產品主產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國家級脫貧地區,依托縣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和已登記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國家級脫貧縣可放寬至普通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以及中國融通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圍繞蔬菜、水果,兼顧地方優勢特色品種(不包括糧食、畜產品和水產品),開展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同時,在全省擇優選擇4個產業基礎好、主體積極性高、政策支持力度大的蔬菜、水果等產業重點縣,開展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推動形成綠色、高效、全鏈條的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網絡。資金重點支持建設通風貯藏庫、機械冷藏庫、氣調貯藏庫、預冷庫及配套設施等。優先支持在村鎮具有田頭市場并集中開展交易服務的縣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和已登記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補貼標準按照單個主體補貼比例不超過總投資的30%(脫貧地區40%),補助金額不超過100萬元(中國融通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不超過1000萬元)的標準進行額度測算。

三、支持農業產業發展

13. 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

為推進我省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根據“四個農業”的發展規劃,統籌中央和省級農業農業生產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打造優質專用小麥、優質雜交谷子、設施蔬菜、道地中藥材、優勢食用菌、沙地梨、優質專用葡萄、優質蘋果、高端乳品、優質生豬、優質蛋雞、特色水產等12個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產業集群以特色優勢產品為主導,以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為依托,以品牌建設為引領,集聚“四個農業”發展要素,按照一二三產融合方式進行全產業鏈打造,推動產業向優勢區域聚集發展。集群建設資金重點支持科技集成、實驗示范、新增產能設施、公益服務等環節,為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吸引社會資本投入,財政資金補貼原則上不高于總投資的30%

13-1. 優質強筋小麥產業集群。支持對象為新增加的成方連片、規模種植的強筋小麥生產主體。每畝補貼不高于60元,資金用于新增加的成方連片、規模種植的優質強筋小麥種子補助。培育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優質強筋小麥品牌,促進我省小麥品種更新換代,帶動全省優質強筋小麥面積增加、產業提升和農民增收。

13-2. 優質谷子產業集群。支持對象為對種植優質谷子的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社會化服務組織、涉農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每畝均不超過65元,資金用于支持新增加的成方連片種植的優質谷子種子補助、對谷子全株收割機械、谷草打捆打包機械、烘干設備的購置和飼草儲藏棚建設補助,全面提升我省谷子等特色作物產業品牌化、高端化、精品化水平。

13-3. 精品蔬菜產業集群。支持對象為種植精品蔬菜的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社會化服務組織、涉農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每縣補貼150500萬元。資金重點用于發展設施蔬菜,支持新建、擴建標準化生產設施,推動蔬菜向設施化、規模化、精品化、產業化方向發展,著力打造環京津蔬菜供應基地和應急保障基地,增強冬春設施蔬菜供應保障能力,全面提升蔬菜品質和種植效益。


圖片來源:攝圖網

13-4. 道地中藥材集群。支持對象是承擔具體建設和服務任務的行業主管部門、良種企業、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社會化服務組織和科研教學推廣單位等,每縣補助標準100-400萬元,擴面積建設標準化基地資金占比不得低于25%,資金支持擴大中藥材種植面積、建設標準化種植基地、提升全產業鏈大數據服務平臺。

13-5. 優質專用葡萄集群。支持對象為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社會化服務組織以及科研機構,要求近五年內無不良征信記錄。資金主要用于新增設施葡萄面積補助,占比不得低于50%,其余部分主要用于改造早熟、促成、避雨等高標準棚室設施建設及水肥一體化等節水設施設備,提升葡萄生產全程機械化、智能化裝備水平。

13-6. 山地蘋果集群。支持對象主要為蘋果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科研機構等且近五年內無不良征信記錄。資金重點用于新建和改造提升蘋果規模化品牌化優質高效基地補貼,優先用于新建基地,集中連片發展高端蘋果。支持構建連片開發、規模經營、龍頭帶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山地蘋果產業新格局,進一步推進全省蘋果產業由粗放低質向高質高效方向發展。

13-7. 鴨梨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補助對象為承擔具體建設和服務任務的行業主管部門、良種企業、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社會化服務組織和科研教學推廣單位等。根據建設任務不同,每縣補貼500-1300萬元,資金用于精品基地建設、采后產能提升、市場拓展推進、科技支撐強化、產銷對接等方面。

13-8. 越夏食用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補助對象為承擔具體建設和服務任務的行業主管部門、良種企業、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社會化服務組織和科研教學推廣單位等。根據建設任務不同,每縣補貼400-800萬元。資金主要用于菌種研發繁育、集約化菌棒加工、標準化基地建設、食用菌現代流通和初深加工能力提升、公共服務平臺及科技支撐體系、品牌培育等方面。

13-9. 優質生豬集群。支持對象為年出欄3000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場。資金重點補助新建、擴建規模場的土建工程及購置配套設施設備,加快推動生豬產能恢復,增加生豬出欄量,推進生豬養殖業高質量發展。每場省級財政資金補貼控制在30%。年出欄3000-5000(含)頭的規模場每場補貼50萬元;年出欄5000-10000(含)頭的規模場每場補貼80萬元;年出欄10000頭以上的規模場每場補貼100萬元。

13-10. 優質蛋雞集群。支持對象為蛋雞規模場,其中太行雞年存欄養殖規模要達到2000只以上、北京油雞和大午金鳳年存欄要達到2萬只以上。補助標準按照存欄量進行補貼,每場省級財政資金補貼控制在30%。支持做強做優我省蛋雞養殖業,提高優質蛋雞養殖高效益,增加養殖場戶收入,實現蛋雞養殖高質量發展。

13-11. 特色水產集群。支持對象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和省級以上水產原良種場,每個項目財政補助不超過100萬元,采取“先建后補”的方式。資金主要用于開展水產綠色養殖示范園區建設,重點支持園區開展標準化改造,完善進排水系統和尾水處理設施,配置質量檢測和養殖機械設備等,以及配備自動增氧、智能投喂、在線水質監測等現代物聯網技術裝備;支持開展原良種保種和選育,加強種業科技創新;支持水產新品種引進,調整養殖品種結構。

13-12. 奶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根據《河北省奶業振興規劃綱要(2019-2025年)》和《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奶業振興的實施意見》,統籌中央和省級農業生產發展專項重點支持規模奶牛場智能化標準化建設、高產奶牛核心群擴繁、維護奶農利益穩定生鮮乳收購、優質飼草基地建設等產業發展關鍵環節,切實提高奶牛群體單產水平和養殖效益,加快優質高產奶牛擴群速度,鞏固提升奶業競爭力。

——智能奶牛場建設。支持對象為全省存欄100頭以上規模奶牛養殖場。補助比例不超過智能奶牛場投資總額的50%,存欄100-299頭奶牛養殖場補貼20萬元,存欄300-499頭奶牛養殖場補貼30萬元,存欄500-999頭補貼50萬元,存欄1000頭及以上最高補貼300萬元。補貼內容為安裝擠奶自動計量、TMR(精準飼喂)、環境監控等智能傳感設備,將現有規模化奶牛養殖場提升改造為智能奶牛場,監控數據自動上傳,實現全省規模奶牛場智能監管。

——乳品企業自建奶牛場補貼。支持對象為乳品企業自建(改、擴建)的奶牛養殖場,旨在提升企業自有奶源基地比例,鼓勵乳品加工企業自建奶牛養殖場。按照設計存欄規模,每個欄位補貼基本建設費2000元。

——高產奶牛胚胎移植和性控凍精補貼。高產奶牛胚胎移植支持對象為具備移植條件的奶牛場,性控凍精補貼對象為全省奶牛養殖場。移植高產奶牛雌性胚胎每枚補貼2000元,國產優質荷斯坦牛性控冷凍精液每支補貼75元。通過性控凍精選配和高產奶牛胚胎移植,提高母犢率,有效推進全省優質奶牛良種繁育進程。

——生鮮乳噴粉補貼。支持對象為省內的乳品加工企業。為有效緩解生產和收購矛盾,防止奶企發生拒收現象,保證奶農利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和3-5月份市場生鮮乳相對過剩、企業產品銷售困難時期,幫助乳制品加工企業克服銷售困難,繼續履行生鮮乳收購合同,杜絕倒奶現象發生。按照乳制品加工企業生鮮乳收購量的10%進行補貼,每噸補貼500元。

——高產優質苜蓿示范基地建設。補貼對象為種植苜蓿的飼草專業生產合作社、飼草生產加工企業和奶牛等草食畜養殖企業。重點扶持建設一批有一定規模、生產基礎好、示范帶動作用強的生產基地,為奶業發展提供優質苜蓿草產品。支持項目實施主體開展苜蓿種植,對集中連片500畝以上的苜蓿種植基地按照每畝60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

14. 國際標準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建設

2021年繼續安排農業對外開放專項,支持國際出口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建設,加強農業對外經濟技術及農產品生產、貿易等環節的對外合作,大力促進我省優質農產品走出去,加快形成開放有序、交流順暢、融合共享的外向型農業新格局。支持對象為開展國際標準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建設的新型經營主體和企業。其中,支持40個以上國際標準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每個獎勵基本建設費30-50萬元;支持80家取得境內有機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和商標注冊的產品(企業)或獲得GAPGMPGLOBAL-GAPHACCPNOP等國際認證的農產品企業(產品),每個予以一次性獎勵10萬元;對在境外購地300公頃以上從事種養殖生產、農產品加工的企業,生鮮(活)農產品倉儲能力達到2萬噸以上的企業,農產品物流基地中轉能力達到30萬噸以上的農業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不超過30萬元、50萬元和100萬元的獎勵支持。

15. 農業特色產業鞏固提升項目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總體要求,2021年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易地扶貧搬遷地區后續產業幫扶工作,資金重點支持易地扶貧搬遷縣積極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和土地流轉工作,對在配套產業園區(項目)和遷出地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生產及其農產品加工項目的配套設施設備,培育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完善穩定利益聯結機制,引進新品種新技術、組建農業科技創新驛站、開展技術培訓和服務的給予重點支持。支持對象是承擔易地扶貧搬遷農業特色產業幫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補助標準是在以易地扶貧搬遷貧困人口、深度貧困縣為主要因素的基礎上,綜合有關縣項目實施愿望、配套產業園區數量、當地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狀況、產業扶貧成效等因素統籌安排項目資金數額。

16. 漁業發展補助政策

2021年,國家出臺漁業發展補助政策,以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按照提質增效、綠色發展的思路,構建與漁業資源養護和產業結構調整相協調的新時代漁業支持政策體系,為漁業強國建設提供堅實保障。重點支持海洋牧場、現代漁業裝備設施、漁業基礎公共設施建設、漁業綠色循環發展以及漁業資源調查養護和國際履約能力提升等方面。

16-1. 海洋牧場建設。支持對象為符合條件的國家級海洋牧場。每個牧場補貼1750萬元,資金主要用于國家級海洋牧場建設實施過程中開展的人工魚礁建設、海上多功能平臺建設、海洋牧場智能監測系統建設等,以及與人工魚礁建設配套開展的貝類底播、藻類移植、海藻床建設、增殖放流等。

16-2. 現代漁業裝備。支持對象是納入國家“雙控”管理,且未列入海洋捕撈漁民減船轉產項目的近海捕撈漁船和遠洋捕撈漁船,資金重點支持漁船更新改造和漁船防污染消防、救生通導、制冷保鮮等設施設備更新改造。

16-3. 養殖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支持對象為符合條件的養殖生產單位,每個補助不超過80萬元。資金主要用于支持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和工廠化車間升級改造,完善水處理和進排水系統,配套水質監控、養殖生產裝備等設施設備,漁業物聯網平臺、電子商務等現代技術應用建設以及實驗室、養殖區環境等相關設施升級改造等。

16-4. 水產種業能力提升。支持對象為符合條件的水產原良種場,每個財政補助不超過100萬元。資金主要用于支持水產原良種場開展種質資源調查與保存、遺傳育種材料收集和鑒定、原良種親本更新及保種繁育,及相應基礎設施設備提升改造,完善水處理和進排水系統等。

16-5. 休閑漁業建設。重點扶持建設休閑漁業示范基地,每個項目財政補助不超過80萬元。資金主要用于建設完善與休閑漁業緊密相關的基礎服務配套設施;研究開發休閑漁業配套技術、構建休閑漁業安全管理體系;挖掘漁文化,打造休閑漁業品牌,加強宣傳推介,舉辦各具特色的漁俗節慶、垂釣賽事、科普教育等活動。

16-6. 水產品加工流通建設。支持對象為具備水產品加工倉儲能力的企業、合作社。每個企業補貼不超過80萬元,資金主要用于水產品清洗、分級、分割、包裝、低溫暫養、保鮮冷凍、副產品利用、廢水處理等設備購置,加工廠房、冷庫維修改造,冷鏈物流建設,加工廢棄物治理等。

16-7. 大水面生態漁業項目。主要開展大水面生態漁業示范基地建設工作,對符合條件的湖泊、水庫等大水面予以支持,每個大水面補助資金不超過100萬元。資金用于水產苗種增殖,捕撈、加工、運輸、包裝及銷售等配套設施設備的升級改造,舉辦“開捕節”、“冬捕節”等漁事活動,申請創建大水面綠色有機水產品、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和區域公用品牌等。

17. 糧改飼試點項目

支持對象為符合要求的適度規模草食家畜養殖場(企業、合作社)(奶牛存欄300頭以上、肉牛出欄50頭以上、肉羊年出欄100只以上)或專業青貯飼料收貯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畝均投資標準120元左右。項目實行事前申報、事后補助制度,根據飼草料實際收貯量進行補貼。優先向流轉土地自種、訂單收購、托管種植等形式收貯的規模化養殖場(企業、合作社)傾斜,加快推動種植結構調整和現代飼草產業發展。

18. 新增犢牛肉牛項目

項目對飼養基礎母牛、選用優秀種公牛凍精配種并擴大養殖規模的養殖場(戶)給予適當補助。享受補助的母牛養殖場(戶)基礎母牛存欄規模及其他基礎條件由項目縣根據本地實際確定,優先支持肉牛規模養殖場。項目實施期內產犢母牛均可納入補助范圍,新增犢牛應為養殖戶飼養或外購母牛所產后代,外購犢牛不計入新增犢牛范圍。采取“先增后補、見犢補母”的方式,實行基礎母牛存欄定主體,新增犢牛數量定資金,原則上每頭母牛不超過1500元。項目縣可以按照存欄規模大小,實行階梯式補助,具體補助標準由各項目縣自行確定。補助資金鼓勵向使用性控凍精自繁自產犢牛母牛、基礎母牛存欄 10 頭以上規模養殖場(戶)和合作社傾斜。

19. 農業產業強鎮

2021年中央繼續安排資金支持農業產業強鎮建設,立足鄉鎮,發揮鄉鎮上聯城市、下接鄉村的紐帶作用,聚焦一個農業主導產業,打造綜合服務功能強、宜居宜業的鄉村產業融合綜合體。支持對象為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批復公布的農業產業強鎮。每個鄉鎮前期安排300萬元。通過認定后國家將再獎補700萬元。資金重點支持主導產業關鍵領域、薄弱環節發展,提升原料基地、加工營銷等設施裝備水平,促進主導產業轉型升級、由大變強。對單個企業的獎補比例最高不超過30%(已摘帽國家級貧困縣可放寬條件),中央資金與帶動的社會資本比例要達到1:3以上。

20. 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2021年中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專項資金,支持鹿泉、安平、宣化、臨城和隆化等5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按照中央支持、地方負責、市場主導的發展思路,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過程中,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突出一二三產業融合和聯農增收機制創新兩大任務,以規模化種養基地為依托、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現代生產要素聚集。資金重點用于產業園聯農帶農增收、提升產業服務能力、延伸產業鏈、促進主導產業升級。鼓勵統籌整合相關資金渠道,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政府購買服務、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等方式,撬動更多金融和社會資本建設產業園。

四、農業資源保護及新能源利用

21. 糧油綠色高產高效創建

2021年繼續安排糧油綠色高質高效行動資金,支持蔚縣、肥鄉區、藁城區、大名縣、吳橋縣5個縣,開展糧油綠色高質高效示范行動,每縣建設面積不低于20萬畝,要求相對集中連片。除蔚縣外,其它4個縣每縣需至少完成小麥玉米淺埋滴灌2萬畝。示范推廣區域化、標準化的綠色高質高效技術模式,加快新品種、新技術等成果轉化應用,推動生產方式變革,提升單產水平,形成適宜本地區的可復制、易推廣的技術模式。補助對象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社會化服務組織、涉農企業、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和技術推廣服務組織等。資金重點用于統一供應農資、統一田間技術管理等物化補助,耕種管收、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等社會化服務補助,以及組織專家開展品種與技術推廣、新技術集成組裝、瓶頸技術攻關、測產驗收等技術指導服務補助。其中,小麥玉米淺埋滴灌每畝補助200元;物化及社會化服務補助,每畝不超過100元。


圖片來源:攝圖網

22. 特色綠色高質高效行動

2021年安排專項在生產基礎條件好、特色鮮明、產業帶動能力強的縣實施特色綠色高質高效行動,全省建設8個特色產業標準化示范基地,每個項目縣資金150萬元。通過示范推廣區域化、標準化的綠色高質高效可持續技術模式,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的轉化應用,形成一批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模式,示范帶動大面積區域均衡發展,促進特色產業節本增效和提質增效。支持對象為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機專業服務組織、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資金重點用于開展高效節水建設,兼顧病蟲綠色防控及組織專家開展優質品種推廣、新技術集成組裝、瓶頸技術攻關、測產驗收等技術指導服務補助,其中高效節水建設補助資金不低于資金總額的70%

23. 淺埋滴滲灌節水技術試點項目

2021年安排專項在小麥、玉米(或谷子、大豆)一年兩熟農田實施淺埋滴灌節水技術試點50萬畝。以農業托管服務組織、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園區等有條件的規模經營主體為依托,重點在地下水超采區井灌小麥、玉米一年兩熟的農田,以單井控制的水澆地面積為單元,規模化推進,成方連片實施。項目采取先建后補方式給予補助,實施主體自主購買、安裝、使用、維修滴灌設施設備,經縣級農業農村部門驗收合格、公示無異議后,對實施主體按每畝200元標準給予補助。

24. 化肥減量增效示范

支持對象主要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承擔項目任務的單位和個人。在全省選擇14個糧棉油生產大縣開展化肥減量增效示范項目,每縣安排資金200萬元,支持建立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區,重點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種肥同播、機械深施、適期施肥、水肥一體化等技術,以及作物專用肥、緩釋肥料、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產品。

25. 農機深松深耕整地

為改善耕地質量,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在適宜地區開展農機深松深耕整地作業,深松作業深度不低于30厘米,有效打破土壤犁底層;深耕作業深度不低于25厘米。支持對象為項目區內按農機深松深耕作業質量標準完成作業的農機服務組織(全程托管服務組織)或農機手。深松深耕作業全面推行遠程智能監測,保證深松深耕作業質量,提高監管工作效率。經第三方質檢合格后,深松每畝按不超過30元予以補助,深耕每畝按不超過40元予以補助。

26. 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支撐體系建設

2021年安排專項支持圍場縣、平山縣兩個國家級農業綠色發展試點先行區建設,每縣補助250萬元。支持持續推進農業資源保護、面源污染防治、農田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優質農產品供給等重點任務,強化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建設,建設長期固定觀測站,對農業投入品、農產品產出、資源環境等指標進行持續、系統檢測,為推進全省農業綠色發展積累科學數據。率先實施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探索形成不同生態類型地區、不同作物品種的農業綠色發展典型模式,以點帶面推動綠色發展。

27. 綠色種養循環農業

2021年中央安排專項支持18個基礎條件好、政府積極性高的畜牧大縣、糧食和蔬菜主產區、生態重點保護區域,實施綠色種養循環項目,支持整縣開展糞肥就地消納,就近還田補獎試點,每縣安排補助資金1000萬元。支持對象為提供糞污收集處理服務的企業(不包括養殖企業)、合作社等主體和提供糞肥還田服務的社會化服務組織,扶持一批企業、專業化服務組織等市場主體提供糞肥收集、處理、施用服務,通過項目實施,以縣為單位構建1-2種糞肥還田組織運行模式,帶動縣域內糞污基本還田,推動化肥減量化,促進耕地質量提升和農業綠色發展。補貼比例不超過本地區糞肥收集處理施用總成本的30%。對提供全環節服務的專業化服務主體,依據還田面積按畝均標準打包獎補,補獎資金對商品有機肥使用補貼不超過補貼總額的10%

28. 耕地輪作制度試點

2021年繼續實施耕地輪作試點50萬畝,平均每畝補助150元。其中,在北部推行馬鈴薯與雜糧雜豆等輪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減輕連作障礙;在中南部推行糧豆、糧油等輪作,增加市場緊缺的大豆、油料供給。支持對象為承擔試點任務的農戶、家庭農場、種植專業合作社等。

29. 季節性休耕制度試點

2021年繼續在廊坊、保定、滄州、衡水、邢臺、邯鄲、雄安新區等有關縣(市、區)地下水漏斗區維持季節性休耕試點200萬畝,補助標準為每畝補助500元。將小麥玉米一年兩熟改為只種植一季玉米、花生、谷子、雜糧雜豆等作物一年一熟,減少地下水用量。鼓勵農戶在休耕期間種植綠肥作物,不澆水、不收獲,下茬作物播種前翻耕入田,提高土壤肥力。支持對象為參與季節性休耕制度試點的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30. 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

支持對象主要為農機(農業)合作社、農機專業服務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草食畜養殖場(戶)及相關涉農公司。每個縣安排資金600-1500萬元,各試點縣自籌資金(包括縣級財政資金、社會資本投入)比例應不低于中央財政資金補助額度的50%,探索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有效模式,提高農作物秸稈利用率。購買設備補貼額度不高于設備購置資金的50%,秸稈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每利用1噸秸稈補助不超過100元,對收儲運作業進行補助,收儲運每噸秸稈補助不高于100元。

31. 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重點支持生豬、奶牛為主的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水平提升,兼顧畜禽糞肥田間貯存和利用設施建設,暢通糞肥還田渠道。生豬、奶牛為主的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達到三級的,通過項目改造提升為二級或一級,提高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水平并暢通糞肥還田渠道。設施改造提升主要是規模養殖場飲水、清糞、環境控制、厭氧發酵或密閉式貯存發酵以及堆肥設施建設,可購置相應糞肥運輸和施用機械設備,配套建設糞污輸送管網、田間貯存池等。符合申報條件的養殖場按豬當量計,豬當量500-1000頭補助30萬元,豬當量1001-3000補助50萬元,3001以上補助80萬元,自籌資金達到補助資金30%以上,每個養殖場支持資金上限不超過80萬元。

32. 農村新能源開發利用

支持對象為畜禽糞污資源化和農作物秸稈能源化利用經營主體。一是支持新建、提升沼氣工程。補助原料預處理、沼氣生產、沼氣凈化與儲存、沼氣發電、沼氣輸配與利用、沼渣沼液綜合利用等環節的設施設備。其中新建項目每立方米補貼不超過1500元,單個工程最高不超過600 萬元,提升項目每1000立方米補貼不超過100萬元,單個工程最高不超過200萬元;二是支持秸稈、果木枝條燃料化利用示范。補助生物質成型燃料及加工設備,生物質直燃供熱鍋爐、主管網形、配套環保設備部件等。其中新建生物質燃料基地最高補貼不超過300萬元,提升生物質燃料基地項目最高補貼不超過200萬元,整村生物質直燃供暖改造最高補貼不超過300萬元,農業園區生物質能替代項目根據規模最低補貼50萬元最高補貼不超過200萬元。

33. 地膜回收示范

支持對象為開展地膜回收利用的企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以及承擔項目任務的單位等。重點支持農田地膜殘留調查監測、地膜覆蓋技術適宜性評估、建設廢舊地膜專業化回收網點、建設廢舊地膜“以舊換新”和機械化回收示范片、企業回收加工廢舊地膜、全生物降解地膜應用示范等環節。每個農田地膜殘留監測點補貼資金1萬元;每個廢舊地膜專業化回收網點補貼資金10萬元;廢舊地膜“以舊換新”補貼標準為30/畝,殘膜機械回收作業補貼標準為50/畝,殘膜回收機具購置補貼資金15萬元;企業每回收加工1噸廢舊地膜補貼資金500元;建設全生物降解地膜應用示范片,補貼標準為300/畝。

五、高標準農田建設

34. 高標準農田建設

2019年以來,統籌中央和省級財政農田建設補助資金和預算內基建投資兩個渠道共同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2022年全省建成400萬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實施區域為全省范圍內符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立項條件的耕地,優先在“兩區”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優先安排干部群眾積極性高、地方投入能力強的地區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支持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投資建設高標準農田。項目管理按照《農田建設項目管理辦法》執行,要求統一規劃布局、建設標準、組織實施、驗收考核、上圖入庫。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農田水利、機耕道路、農田輸配電設備、防護林網等建設,同步發展高效節水灌溉。


圖片來源:攝圖網

六、農業科技發展及人才支撐

35. 高素質農民培育

繼續支持省市縣高素質農民培訓基地,根據當地鄉村人才振興需求,統籌推進新型農業經營和服務主體(含農經理人)能力提升、種養加能手技能培訓、鄉村振興帶頭人培育(鄉村治理和社會事業發展帶頭人)、農村創新創業者培養四大行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含農業經理人)、鄉村振興帶頭人培育(鄉村治理和社會事業發展帶頭人)、返鄉下鄉創新創業者培訓納入經營管理型高素質農民培育范圍,省、市級培訓基地按人均4000元予以補助,項目縣培訓基地按人均3000元標準予以補助;種養加能手培訓納入專業生產型和技能服務型高素質農民培育范圍,按人均1000元標準予以補助。

36. 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示范培訓

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農業農村部會同組織部等部門開展鄉村振興人才帶頭人示范培訓和聯合培養,遴選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大學生村官、黨員骨干以及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負責人、鄉村能工巧匠、返鄉下鄉“雙創”人員中的帶頭人等進行重點培育,圍繞農業農村政策解讀、產業發展、鄉村治理等內容舉辦創業富民、鄉村發展與治理等主題培訓,培訓以經驗傳授、現場教學、交流研討等方式開展,學員優先從脫貧地區選擇。按照人均3000元標準執行,項目資金主要用于培訓教材費、教師授課費、學員費、其他相關費用等方面。

37. 基層農技推廣改革與建設補助政策

支持各地加強基層農技推廣改革與建設,強化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農技推廣職責履行,將村級產業技術指導員做法由脫貧地區向其它地區拓展,鼓勵支持、壯大社會化農業科技服務力量,促進公益性推廣與經營性服務融合發展。資金支持優化省市縣鄉村五級產業技術服務體系,村級技術指導員實行掛牌承諾服務。加強優質綠色高效技術推介,省級遴選推介發布50項支撐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的成熟適用主推技術和10項生態環保、節本增效、質量安全等優質綠色高效技術模式,指導每個項目縣結合本地實際遴選推介5項以上適合本地農業產業實際的的優質綠色高效主推技術。采取“十個一”模式,繼續支持農業創新驛站建設,提高農業創新驛站對區域產業發展的示范帶動能力。圍繞12個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實施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農技人員學歷提升兩大工程,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繼續實施特聘農技員計劃,建設一支技術水平過硬、助力鄉村振興的特聘農技員隊伍。

38. 農業創新驛站建設

支持對象為承擔創新驛站建設任務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圍繞12大類特色優勢產業集群,以企業(園區、合作社)為主體,以全產業鏈專家團隊為依托,與京津冀農業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為推動我省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每個創新驛站省級安排35萬元,資金重點支持專家團隊開展科技服務、試驗示范、技術咨詢和人員培訓等內容。

39. 現代種業發展支持政策

2021年,把種業作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點任務和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的主攻方向,圍繞糧食安全和重要農副產品保數量、保多樣、保質量的需要,遵循種業創新發展規律,破卡點、補短板、強優勢,打好種業翻身仗要邁出堅實步伐。

39-1. 特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為推進我省特色種業發展,統籌安排資金重點支持雙高大豆、鮮食玉米、甘薯、食用菌、中藥材、西甜瓜、辣椒等特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支持對象為具有相應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資質、在當地建有繁種基地的種子企業,對已有基地進行改造,提升基礎設施水平和生產加工倉儲能力,進一步提升繁育基地生產基礎水平和生產能力,確保生產用種安全。資金主要用于建設繁種設施,灌溉設施和節水改造、修建田間道路,農機具和儀器設備購置等。

39-2. 特色種業育種創新。為聯合推動農作物育種創新,組建了節水小麥、優質強筋麥、鮮食玉米、雙高大豆、高油酸花生、十字花科蔬菜、谷子、馬鈴薯、甘薯、食用菌、中藥材、西甜瓜等12個特色作物種業創新聯盟,開展品種選育、篩選評價、龍頭培育、品牌宣傳,品牌提升等工作,整合產學研政企等多方資源,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與共享,推進育繁推一體化進程。支持種質資源引進篩選、品種選育和篩選評價。以特色農作物種業為重點,以選育品種、壯大龍頭、打造品牌為抓手,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支撐,強化政策支持,深化協同協作,打造全國一流、行業領先的農作物特色種業。

39-3. 農作物新品種審定與推廣。繼續安排專項資金開展農作物新品種審定與推廣,對主要農作物新品種進行篩選,選拔綜合性狀表現突出的品種進行品種區域和生產試驗,對完成試驗程序的品種依據審定標準進行審定,通過審定的品種組織示范、推廣。支持對象為承擔全省小麥、玉米、棉花、大豆、水稻等主要農作物品種試驗和承擔全省主要農作物及特色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的科研院所、種業企業及新型經營主體。新品種田間種植試驗補貼費因作物、鑒定品種數量確定,區域試驗每畝補貼標準1600-3000元,年審定品種數量150個左右;新品種展示示范費因承擔作物、品種數量、展示面積等確定,每承擔單位補貼3-9萬元,年展示示范新品種數量500個以上。資金主要用于新品種田間種植試驗占地、用工、用肥、用藥、用水以及新品種展示示范占地、用工、種子、技術培訓、現場觀摩會議等補貼。

39-4. 農作物種子監督檢驗。以玉米、棉花、小麥種子質量的監督為重點,安排專項經費開展種子質量監督抽檢,包括冬季種子企業抽樣、春秋兩季種子市場抽樣、小麥繁種田純度檢查,玉米繁種田檢查。檢測項目包括常規和分子檢測,常規檢測包括種子的水分、凈度、發芽率、純度,分子檢測項目包括轉基因成分測定和SSR品種真實性鑒定所產生的相關費用。

39-5. 救災備荒種子儲備項目。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健全省級儲備制度的實施意見》(冀政發[2018]20號)要求,安排專項資金完成省級救災備荒種子儲備任務,保障災后恢復生產和市場調劑。2020-2025年省級儲備保持在500萬公斤左右。支持對象是:承擔省級救災備荒種子儲備任務的承儲單位,專項資金用于對承儲單位完成承儲任務過程中發生的貯藏保管、種子檢驗、自然損耗、轉商虧損、貸款貼息等進行補助。

39-6. 畜禽良種繁育補貼項目。為加快畜禽種業發展,2021年安排畜禽良種繁育補貼專項,支持奶牛、肉牛、蛋雞、肉雞等主要畜禽品種種源引進,重點支持國家核心育種場和國家畜禽良種擴繁基地良繁體系建設。符合申報條件的種畜禽場,補助金額不超過引進購買金額的30%,奶牛、肉牛種畜場支持資金上限不超過300萬元,蛋雞、肉雞祖代場按照養殖規模和養殖量進行估算,10萬套雞以上場支持資金上限不超過300萬元,10萬套雞以下場支持資金上限不超過200萬元。

39-7. 畜禽生產性能測定項目。繼續實施國家畜禽遺傳改良計劃,以國家級核心育種場為依托,加強生豬、奶牛、肉牛、蛋雞等畜禽生產性能測定,完善遺傳評估體系基礎性育種工作,鼓勵育種企業培育具有中國特色的畜禽良種,保障畜禽良種的供給能力。支持對象為省內承擔生豬、奶牛、肉牛和蛋雞生產性能測定的國家級核心育種場,后裔測定聯盟成員單位中的種公牛站。按照承擔生產性能測定任務指標進行補助:種公牛站肉用種公牛后裔測定每頭補貼60000元,乳用種公牛后裔測定每頭補貼12000元,肉牛核心育種場測定每頭補貼1000元,奶牛核心育種場測定每頭補貼500元,生豬生產性能測定每頭補貼200元,奶牛生產性能測定每頭補貼70元,蛋雞核心育種場測定每只補貼60元。

39-8. 生豬良種補貼項目。安排資金對實施人工授精技術的能繁母豬進行補貼,推廣人工授精技術,提高生豬良種化水平,促進養豬業持續健康發展。補貼對象為使用向省農業農村廳備案的供精單位(種公豬站)精液開展人工授精的母豬養殖者。對項目縣及輻射區域內能繁母豬按每頭年使用4份精液進行補貼,每份優質精液補貼20元。

七、農產品質量安全及疫病防治

40.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與控制能力提升項目

繼續安排專項資金,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和控制能力提升,資金主要用于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提升省本級和基層監管、檢測、執法能力建設水平,對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開展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查,推進全省農安縣創建,提高“兩品一標”認證和標準技術推廣水平。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提升,每縣80萬元,廊坊市整市創建安排500萬元;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推進典型試驗示范單位28個,每個單位補助資金10萬元;食用農產品追溯及合格證推進示范縣11個,每個縣補助資金80萬元;提升市縣檢測能力及開展培訓1660萬元,補貼“兩品一標”認證產品700萬元。

41. 強制免疫補助補助

對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芻獸疫、布病等動物疫病實施強制免疫。一是疫苗補助,對畜禽養殖場戶免費提供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芻獸疫、布病等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疫苗,其中對符合條件的養殖場戶實行強制免疫“先打后補”。二是動物防疫補助,對組織落實強制免疫政策、實施強制免疫計劃、購買防疫服務等予以補助。

42. 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

綜合生豬養殖量、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量和專業無害化處理場集中處理量等因素,依據上一年度全省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數量,測算各市縣無害化處理補助經費,切塊下達各地包干使用,用于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支出。按照“誰處理、補給誰”的原則,對送交、收集、暫存、裝卸、運輸、無害化處理、確認等各環節的實施者予以補助。

43. 動物疫病強制撲殺補助

在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過程中,對被強制撲殺動物所有者給予一定補助。目前納入財政補助范圍的強制撲殺疫病種類包括非洲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芻獸疫、布病、結核病、馬鼻疽和馬傳貧。補助平均測算標準為家禽5-15/羽,豬130-1200/頭(非洲豬瘟撲殺補助1200/頭),羊170-500/只,肉牛(耕牛)600-3000/頭,奶牛1500-6000/頭,馬4000-12000/匹。

44. 主要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

支持對象為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統防統治作業。用于小麥重大病蟲害 “一噴三防”與玉米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其中,小麥中后期重大病蟲害防控和玉米中后期重大病蟲防控,每畝均補助5元。

45. 農藥減量增效技術集成示范

支持對象為全省68個綠色防控示范縣;根據示范規模、作物、技術等因素綜合考量,每個示范縣補助5-20萬元;重點支持農業防治、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生態控制和科學用藥等技術措施示范推廣應用,包括綠色防控物資補助與采購(含助劑)、統防統治作業補貼、植保機構開展技術指導、宣傳培訓、資料印刷、勞務咨詢、制作展示標牌等。

46. 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試點

支持對象為14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試點縣;補助安國市102萬元(含全省監測系統開發建設費用),其余13個縣每縣補助46萬元;重點支持試點縣設施建設和農藥包裝廢棄物的回收、運輸及處置,包括建設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站點,配備相關設備;開發建設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監測系統;有關工作的技術指導、宣傳培訓、資料印刷、技術咨詢、勞務等。

47. 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工程

聚焦糧油、果蔬、中藥材、水產等品類,選擇一批地域特色鮮明、具有發展潛力、市場認可度高的地理標志農產品,重點圍繞特色資源發掘、特色產業發展和農耕文化發揚三個方面開展建設。2021年支持實施4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工程,每個補助500萬元。資金用于開展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品種繁育基地和核心生產基地建設,改善生產及配套倉儲保鮮設施設備條件;優化并嚴格落實生產技術規程,建立健全產業標準體系;挖掘傳統農耕文化,講好地標歷史故事,強化產品推介,叫響特色品牌;強化產品帶標上市,建立健全質量標識和可追溯管理制度。

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48. 省級農村廁所改造補助

支持對象為全省有戶廁改造、公廁建設任務的縣(市、區)。補助方式采取直接補助、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等方式,引導受益農戶積極參與。根據各縣(市、區)上報任務目標,按照每座戶廁500元、每座公廁10000元標準進行補助,支持全省166個縣(市、區)完成縣域內年度戶廁改造和公廁建設目標任務。資金重點用于農村戶廁新建、改造,公廁新建、改造以及糞污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后期管護能力提升等項目建設。

49.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整縣提升

支持對象為整縣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縣(市、區)。支持11個縣(市、區),在全縣域所有村莊內采取多種模式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項目建設,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全覆蓋,或年度內全部完成“十四五”期間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根據縣域村莊數、農村人口數、人均可用財力等因素進行測算排序,并參照任務量和省財政資金績效評價結果進行分檔獎補,按照510萬元至2100萬元不等進行補助。資金重點用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設施建設、黑臭水體治理項目,可重點用于采取農村廁所糞污和生活污水協同處理新模式開展聯戶管網、分散式和集中式處理設施建設。

50. 村莊巷道硬化整縣提升

支持對象為村莊巷道硬化整縣提升縣(市、區)。補助方式采取直接補助、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等方式,引導受益農戶積極參與。支持36個主街道硬化已基本完成、整縣域推進巷道硬化的縣(市、區),在全縣域所有村莊內開展巷道硬化項目建設,基本實現村莊巷道硬化全覆蓋。根據縣域村莊數、農村人口數、人均可用財力等因素進行測算排序,并參照任務量和省財政資金績效評價結果進行分檔獎補,按照259萬元至570萬元不等進行補助。資金重點用于村莊內部道路硬化項目建設。

51. 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項目

支持對象為全省遴選確定的高邑縣等22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區,按照600萬元—2000萬元的補助標準進行獎補。資金主要用于在示范區內開展村莊潔凈有序提升、生活污水治理、廁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建設。

52. 村莊潔凈有序提升整縣提升

支持對象為根據全省縣域村莊數、農村人口數、人均可用財力等因素進行測算排序確定的30個村莊潔凈有序提升整縣推進縣,并參照任務量和省財政資金績效評價結果按照270萬元至330萬元不等進行分檔獎補。資金主要用于村內80%以上閑置宅基地建設小游園、小菜園、小果園、公共綠地和公用停車場,全面提升村莊潔凈度,扎實推進農村人居壞境整治。

九、農村改革及其他

53. 支持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

按照《農業農村部關于積極穩妥開展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為規范農村宅基地管理,促進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2021年安排專項資金開展農村宅基地制度試點工作,支持平泉市、邢臺市信都區、邯鄲市峰峰礦區、定州市4個縣(市、區)開展國家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支持行唐縣、康保縣、灤平縣、青龍縣、玉田縣、三河市、保定市徐水區、吳橋縣、武邑縣、館陶縣10個縣(市、區)開展省級宅基地規范管理和閑置宅基地閑置住宅盤活利用試點示范工作。國家改革試點縣(市、區),每縣(市、區)200萬元。省級試點示范縣(市、區),每縣(市、區)安排經費14萬元。資金主要用于宅基地管理和利用基礎信息調查、基礎數據庫建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及實施引導、宣傳印刷以及省級組織的試點交流培訓等。省級支持國家改革試點縣(市、區)的資金,原則上不用于改革中試點村宅基地整理、房屋拆除、垃圾清理、環境整治等。

54. 財政支持建立完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政策

擔保范圍限定為農業生產(包括農林牧漁生產和農田建設)及與農業生產直接相關的產業融合項目(縣域內向農業生產者提供農資、農技、農機,農產品收購、倉儲保鮮、銷售、初加工,以及農業新業態等服務的項目),突出對糧食、生豬等重要農產品生產的支持;服務對象聚焦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小微農業企業等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以及國有農(團)場中符合條件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擔保規模限定為單戶在保余額不超過1000萬元,10-300萬元的政策性在保余額不低于總擔保余額的70%。 根據全省農業產業特點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需求,陸續推出了“冀農擔”產品體系,主要包括糧食種植貸、畜禽養殖貸、蔬菜種植貸、普惠貸等8大集成類、標準化產品,基本涵蓋了全省全部農業產業。年化擔保費率為0.8%,其中政策性扶貧項目擔保費率為0.5%

55. 特色農業保險保費補貼

2021年在行唐、新樂、故城、承德縣等15個縣開展特色農業糧食(小麥)產值保險、玉米價格指數保險、蘋果自然災害險、梨種植險等特色保險險種試點工作。每個試點省級保費補貼100萬元左右,補貼比例為總保費的50%,保險費率一般不超過8%。補貼對象為農業生產社會化托管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部分小農戶。積極探索我省農業特色保險經驗,進一步厘清特色產業全生產周期、全產業鏈條風險點,區分不同保障環節細化保險路徑,依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開發保險產品,實現補貼有效率、產業有保障、農民得實惠、機構可持續的多贏格局。

分享到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鹿泉市| 汉阴县| 临颍县| 建瓯市| 饶河县| 凭祥市| 资阳市| 安阳市| 西吉县| 晋中市| 绵竹市| 元江| 昭苏县| 乳山市| 凭祥市| 神池县| 普定县| 沙坪坝区| 宜丰县| 三亚市| 三台县| 年辖:市辖区| 义马市| 南雄市| 曲沃县| 临湘市| 娄烦县| 宁津县| 明光市| 吴江市| 蓬溪县| 遂宁市| 永城市| 且末县| 淮安市| 柳河县| 大安市| 瓮安县| 含山县| 信丰县| 巴东县|